当前位置:首页 > 国际 > 正文

主要致盲性眼底病筛查和转诊相关研究项目在北京启动

  • 国际
  • 2025-02-19 21:56:09
  • 13

近日,由清华大学医院管理研究院与国家眼部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主要致盲性眼底病筛查和转诊相关研究全国启动会”在清华大学生物医学馆召开。

主要致盲性眼底病筛查和转诊相关研究项目在北京启动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副司长邴媛媛在开幕致辞中指出,我国眼健康服务体系不断优化,但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眼底病已成为视觉损伤甚至致盲的重要原因,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此次项目的启动,是推动眼底病早筛早诊的重要举措,也是完善慢性眼病管理模式的关键一步。邴媛媛强调,项目需聚焦难点问题,总结经验,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标准化服务模式,为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清华大学医学院副院长张宗久教授表示,项目得到了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的大力支持,团队将组织动员有关专家和医疗机构,围绕基层眼科能力提升、眼底病筛查技术优化等关键问题展开研究,并进行相应的卫生经济学研究测算,推动眼底病预防管理纳入公共卫生项目,助力“十五五”眼健康规划的制定。

在主题演讲环节,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综合处副处长李亚从国家层面解读全国防盲和眼健康规划,分析回顾了“十四五”全国眼健康规划实施情况、发现的问题及末期评估部署。李亚表示,希望协作网单位能够积极推动项目实施,为我国眼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国家眼部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许迅教授详细介绍了项目背景。我国眼底病患者数量庞大,但早期诊断率较低,治疗窗口期短,导致大量患者面临失明风险。许迅指出,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眼底病筛查的可及性与准确性已大幅提升,项目将通过基层筛查、转诊模式优化与卫生经济学评估,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眼底病管理模式。

项目规划和实施方案由国家眼部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刘堃教授阐述。项目覆盖全国13个省市的14家医院,计划在3个月内完成11万人的筛查任务,并通过随机对照试验评估不同筛查手段的有效性与成本效益。刘堃强调,项目将重点关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高危人群,推动“基层检查、上级诊断”的服务模式落地。

会议的讨论环节围绕眼底病筛查与转诊协作网的功能定位、建设的关键环节及其内部协同机制展开。与会专家一致认为,项目的成功实施需依赖于政府支持、基层医疗机构的积极参与以及信息化平台的建设。专家们提出,需要通过培训提升基层医生的眼底病筛查能力,优化转诊流程,确保早期眼底病患者能够及时得到有效的治疗。

此外,专家们还探讨了眼底病筛查转诊推动治疗管理流程向健康服务规范迈进的实施路径,建议通过政策引导与财政补贴,助力各地先行先试,争取未来将眼底病筛查纳入国家公共卫生体系。许迅指出,项目的最终目标是形成一套标准化的眼底病筛查与转诊流程,为国家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会议的最后举行了项目全国启动仪式及协作网成员聘任仪式。邴媛媛、张宗久、李亚、许迅共同启动项目,并为各省级牵头人颁发聘书。

此次项目的启动标志着我国眼底病筛查与转诊工作步入新的发展阶段。通过整合全国资源、优化技术路径与创新管理模式,该项目有望在“十五五”期间实现千万级眼底病患者的筛查与转诊,为我国眼健康事业注入动力。

与会专家表示,项目的成功实施将提升我国眼底病的早期诊断率与治疗率,降低致盲风险,同时也将为眼健康事业提供经验借鉴。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