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距离本田、日产宣布开始合并谈判过去不到2个月时间,已经有消息传出这两家汽车制造商的整合计划再次生变。无论合并顺利与否,电动化转型、中国市场销量下滑、全球不同市场战略制定等诸多问题都紧迫地摆在面前需要解决。
日媒报道称日产汽车和本田汽车将于2月13日各自的董事会会议上做出决定,中止合并磋商,两家公司将单独举办新闻发布会。日产中国向界面新闻表示,两家公司原计划在一月底确定业务整合的可行性方向,但整合事项筹备委员会的讨论仍在进行。“因此,我们计划在二月中旬宣布整合的方向。目前日产中国市场战略没有变化。”
去年12月,本田和日产宣布进行合并谈判,并计划在2025年6月达成最终协议。彼时媒体报道时均以两家联盟后将成为全球第三大汽车集团来强调这场合并带来的规模化效应。
2024年全球汽车制造商中,本田以380.7万辆销量位居第八,日产以334.9万辆位居第九位,两者均被比亚迪超越,吉利则新上榜成为第十名。电动化转型进程缓慢,中国市场份额的收缩令本田和日产两者都面临销量下滑和盈利压力。
惠誉评级亚太区企业评级高级董事青山悟向界面新闻表示,相较于传统汽车产业以传统汽车技术为特征,中国的电动汽车制造商类似于以创新和增长为特征的科技公司。“此次两家合并,以及其他在某种程度上的联盟,可能有助于缩小与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的差距。”
行业内的普遍观点认为,日产更早集中于纯电车型开发的优势能够帮助本田的电动化转型提速,两者整合后的规模和协同效应可能在新一轮电动汽车竞赛中超过竞争对手。
罗兰贝格全球合伙人时帅同样表示,两者合并后的好处是短期内整合速度提升,实现规模效应,但合并后如何协调各自强弱项、整合技术路线,如何合并供应链、整合营销端和渠道等最终实现规模化都是较为复杂的问题。如果整合后不针对不同市场适应性革命,而只是纯财务和资源方面的合并重组,那么有可能反而不利于整体表现。
时帅还认为,合并中另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主导权。企业间的合并谈判并非简单整合,而是需要将资源、体系、话语权做统一,“去”与“存”的博弈。这也正是最近传出的日产决定终止合并协商的主要原因。
综合日本经济新闻、NHK、路透社等多家媒体消息,日产和本田双方在经营整合的思路上出现分歧。本田提出了收购日产并将其变为全资子公司的方案,但遭到日产强烈反对,后者希望在合并中保持平等关系,而本田则希望掌握经营主导权在业绩改善等方面迅速推进决策。
本田此前协商的条件是要求业绩不佳的日产必须能够制定出有效重组复苏计划。尽管去年11月,日产已经宣布将在全球裁员9000人、全球产能削减20%以改善自身状况,但是否能如愿达成财务稳定的预期仍是未知。
过去几年时间里,日产一直处在盈利未达预期和销量下滑的困境中,其未来生存能力也频频被外界提及,如果最终拒绝与本田合并,短期内日产将会面临困难。日产2024财年上半年财报(2024年4至9月)显示,日产全球销量同比下跌1.6%至159.6万辆,净利润同比骤降93.5%至192.2亿日元,2024财年全球销售目标也从365万辆下调至340万辆。
日产在中国市场难以应对自主品牌和新势力发起的挑战,去年在华销量同比下滑12.2%至69.6万辆,在另一重要的美国市场,日产则错过了抓住混合动力汽车需求强势增长的发展机遇。
青山悟表示,日产试图通过减少促销激励措施(尽管目前这些措施在增加)和新混动车型发布来改善其产品线,以解决美国市场的问题。“这些举措是合理的,但它们并不能改变公司落后于竞争对手的事实。”此外,美国可能对墨西哥征收的关税也会给日产带来巨大压力,去年日产在墨西哥的市场份额占到17%。
合并谈判如果破裂,本田同样会受到影响。除日产之外,本田很难找到其他合适的合作伙伴来推进规模整合和电动化转型。分析师对此持一致观点,本田短期内会维持现状,但从长远来看可能构成挑战。
本田需要担心的是其盈利能力,2024财年上半年(2024年4至9月),本田汽车业务营业利润率仅为3.6%,远低于其摩托车部门的18%。去年本田全球销量下滑5%至380.7万辆,相较2019年的巅峰时期降低近三成。根据标普全球的预测,本田的全球销量将在2025年进一步下降至373万辆,2026年下降至365万辆。
至于对两家而言都不可忽略的中国市场,青山悟认为,两家公司在中国面临的挑战,包括传统燃油机汽车销售疲软、缺乏有吸引力的纯电动车型、激烈的竞争和价格下跌,目前还没有立竿见影的解决方案。
时帅认为,双方合并谈判最终如果成功,中国市场可能会有新产品进入一搏,但也存在合并成功后的新公司无法挽救两者在华市场份额继续下滑的情况。如果合作终止,那么双方需要继续处理各自转型的问题。
对比来看其他在华外资企业,大众在中国市场的本土化变革走的更远,成立大众安徽新合资公司、与小鹏合作开发车型等一系列措施密集的推出。日产和本田想要在中国市场生存下去、完成电动化转型可能需要在战略上和体系上有更加激进、彻底的变革。
从中长期来看,日产和本田依然需要全力追逐电动化来改善产品和品牌形象。本田的目标是到2040年在全球只销售纯电车型和燃料电池车型,并计划到2030财年加大投资额至10万亿日元(约4757亿元人民币)。
开发纯电车型的前期费用和销售亏损对企业来说是巨大负担,寻求合作联盟是一个可行之法。青山悟认为,如果合并谈判没有进展,下一个重点将是本田和日产之间的纯电动汽车联盟。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