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国际 > 正文

山东晋级第三个10万亿大省,毫无悬念

  • 国际
  • 2025-01-12 19:04:12
  • 2

过去一年,谁在晋级?

日前,山东省委经济工作会议透露,2024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接近10万亿元大关,山东有望在今年成为全国第三个10万亿大省。

近日召开的国新办发布会透露,2024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增长到8.6万亿元,占全国的比重由6.3%提高到6.5%以上,中国经济“第四极”呼之欲出。

同时,上海官方透露,2024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有望迈上5万亿大关,成为我国第一个5万亿城市,其中浦东新区高达1.73万亿。

此外,根据各地透露的初步数据,武汉预计超过2.1万亿, 昆明站上8000亿,江苏的江阴、昆山两大县级市双双突破5000亿元……

这背后,既有第五次经济普查上修带来的增量,也不乏部分地区获得政策加持的力量,但更关键的还在于自身增长的韧性。

01

山东,“虽迟必到”的第三个10万亿大省。

继广东、江苏之后,山东即将站上10万亿大关,实现北方地区“零”的突破。

2023年山东GDP已达9.2万亿,2024年增速一路领跑,加上五经普的调增,2025年山东跻身10万亿大省,毫无悬念。

之所以说“虽迟必到”,是因为在上世纪80年代,山东曾与广东、江苏不分伯仲,一度登上经济第一大省宝座。

时光轮转,粤苏借助全球化红利一飞冲天,而山东遭遇传统动能持续承压的转型阵痛,与粤苏之间的差距有所拉大。

然而,山东并未就此沉沦,而是在新旧动能转换的助力之下,短短几年,再次重回高光时刻。

作为全国仅有的集齐41个工业大类的省份,山东最大的优势在于产业体系健全,而最大的问题在于“两个70%”:传统产业占70%,重化工业又占了70%。

说起山东的知名企业,除了海尔、海信、浪潮信息、青岛啤酒外,其他多数都是大型能源化工企业:山东能源、山东魏桥、万华化工、东明石化、日照钢铁……

为此,早在五六年前,山东就率先开启了新旧动能转换,获批全国第一个以新旧动能转换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

新旧动能转换,不是放弃传统产业,一味迎合新兴产业,而是两手都要抓。

一方面,山东培育了以 “十强”产业为代表的新动能,主要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现代医药等。

这几年,许多人对山东的印象,早已不再是传统的“傻大黑粗”,在专精特新、单项冠军、先进制造业国家队等主要榜单中,山东的身影越来越常见。

截至2024年,山东省已拥有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237家,位居全国第一,青岛、潍坊、淄博、烟台跻身前十;专精特新“小巨人”1200多家,位居全国第四,竞争力之强,可见一斑。

另一方面,发展新质生产力不能一哄而上,不等于放弃传统产业,而是要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同时提升传统产业在全球竞争中的位置。

随着国际大环境日益复杂严峻,以重化工业为主的传统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再次抬升。

近年来,山东虽然淘汰了10多万家“散乱污”企业,但也引进了众多百亿级、千亿级的高能级项目。

最受瞩目的当属投资近1500亿元的裕龙岛炼化一体化项目,这是山东省迄今为止单体投资规模最大的工业项目,也是名副其实的“一号工程”。

无论如何,山东晋级,意义显著。

2035总规中,山东被赋予“我国北方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支点和重要的工业基地”的战略定位。

山东的突围,也是北方的突围,对于缩小南北差距、引领北方发展有着关键意义。

02

成渝双圈,何以挑起中国第四极?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涵盖川渝两省16个地市,包括成都、重庆,及四川自贡、泸州、德阳、绵阳、宜宾、遂宁等主要地级市。

这片18.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汇聚近亿人口,2024年GDP总量达到8.6万亿,占西部地区1/3左右,未来有望向着10万亿迈进。

我国共规划了19个国家级城市群,长三角、大湾区、京津冀位列世界级,也是我国最重要的三大城市群,也是名副其实的三大增长极。

谁是第四极,一直以来都存在争议。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长江中游城市群,一度是最大竞争对手。

在这场竞逐战中,成渝双圈先后在城市群、交通、经济等层面脱颖而出,成为全方位的第四极。

先是2020年,中央财经委会议作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大决策,随后进一步赋予“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的超高定位。

接着2021年出台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首次将成渝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并列为四极。

而经济的突飞猛进,逐步凸显成渝作为经济第四极的角色。

2019年-2025年,成渝双圈GDP总量从6.3万亿跃升到8.6万亿以上,形成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先进材料、特色消费品等4大万亿级产业集群。

近年来,随着“国家战略腹地”横空出世,作为曾经的“三线建设”重点地区的川渝再次被赋予重任,成为“关键产业备份”的首选之地,四川更成为唯一获批“我国重要的战略腹地”定位的省份。

无论是综合定位、交通能级还是经济实力、产业规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都有了站稳“中国第四极”的底气。

一个地区的发展,既要考虑时代的进程,也离不开自身的努力。

成渝,堪称政策密集度最高的区域之一。从传统意义上的财政转移支付,到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西部大开发、西部陆海新通道等战略布局,到成渝双圈、国内大循环、国家战略腹地建设,不一而足。

政策只是一方面,能否把握住乃至最大化政策红利,则是新的考验。

成渝借此建立起西部最大的万亿级产业集群,全球每3台iPad就有2台、全国每7辆汽车就有1辆产自川渝,川渝还出产了全球近8000万台笔记本电脑、超1亿台智能手机……

无论如何,成渝崛起,在中国西部崛起新的增长极,对于西部大开发、区域协调发展都有积极意义。

03

上海,第一个5万亿城市。

2023年,上海、北京GDP总量就已双双突破4万亿。2024年,上海率先到了5万亿,而北京只有一步之遥。

放眼全球,GDP超过5万亿元(约6800亿美元)的城市只有5个:纽约、东京、洛杉矶、巴黎、上海。

上海跃居5万亿城市,不仅意味着在经济上跻身世界第一梯队,坐稳国际经济中心之位,也意味着上海扩大了中国经济第一大市的领跑优势。

改革开放前后,我国经济第一大市长期都是香港。早在1994年,香港就已晋级万亿城市,而内地第一个晋级万亿的上海,则要等到2006年。

不过,凭借着后发追赶的优势,借助融入全球化的时代红利,加上长三角一体化的助力,上海一路猛追。

2010年首次赶超香港,2017年突破3万亿,2021年站上4万亿,2024年达到5万亿。

在上海,经济强区林立,最突出的当属“不是特区,胜似特区”的浦东新区。

2024年,浦东新区预计GDP为1.73万亿元,为名副其实的中国第一大区,放在各大城市中可以排在第10位。

事实上,开发浦东也是上海实现“关键一跃”的重要转折点,也被视为继深圳设立经济特区之后的又一大动作。

当时的高层领导曾表示,“开发浦东,不只是浦东的问题,是关系上海发展的问题,是利用上海这个基地发展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流域的问题。”

30多年过去,事实证明了这一点。浦东新区不仅成为上海的经济重心,也成了长三角城市群的金融、科创、制造中心。

更为难得的是,上海的突破,不只虹吸其他地区的结果,而过带着周边地区一路狂飙。

在上海大都市圈“1+8”的范围之内,就有上海、苏州、宁波、无锡、常州、南通6座万亿GDP城市。

在以上海为“事实省会”的长三角城市群中,加上杭州、南京、合肥,共有9座万亿城市,占全国的1/3强。

如果将长三角视作一个省,这是一个GDP总量超过30万亿、人口2.35亿的超级经济体。

以不到全国4%的土地面积、约17%的常住人口, 贡献了全国约1/4 的GDP 总量和工业产值、超1/3 的进出口总额。

一枝独秀不是春,“美美与共”才是城市发展的未来。

文|凯风

原标题:《官宣!山东近10万亿,成渝双圈8.6万亿,上海5万亿》

阅读原文

有话要说...